2015/6/3 发表于3750天前 英伦生活 1518
我们想要在英国生活的更自在,了解英国人的品性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能够掌握好与人相处的分寸,那绝对是有益的。
英国盛产彬彬有礼的绅士和淑女,他/她们温文尔雅、谦逊有礼、举止大方,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高贵感让你觉得满街都是詹姆士邦德和凯拉奈特莉。
你如果深入英国,往中部北部小城镇里走走看的话,你会发现越是年龄大的长辈越是保持着传统的礼仪。比如衣着。满头银发的老头儿会头戴圆顶硬礼帽、干净贴身的衬衣打上小领结、外批一件有年岁却质地精良的风衣、手持噌亮的木头小拐杖搭公车;老太太则身穿及膝呢子裙和长外套、戴上精致的珠宝项链耳坠、再稍微添上些高贵淡雅的妆,让你感受到乡下老太太也浑身洋溢着女王范儿。
他们太爱谈论天气了
一来因为岛国天气复杂多变、话题常谈常新,二来也因为英国人与人之间天生的距离感,天气是最容易切入的简单话题。
他们不会主动询问你的年龄、情感、家庭和收入状况——因此你最好也不要主动问及——除非他们或你主动交代。即便是每天混在一起插科打诨的同事朋友,他们也绝不对主动打探和关心你的私人情况,因为他们默认如果你不开口,代表这不适宜分享。
如果他/她愿意和你分享他/她的话题,你则可以表示饶有兴趣地继续深入了解下去。
英国人是最爱道歉的民族
和他们打交道时,你记得要把“sorry”、“excuse me”时刻挂在嘴边。刚开始时我觉得这样颇显虚伪和事儿,尤其大家都熟悉了之后。后来发现他们已经习惯把道歉挂在嘴边,以显示他们对彼此的尊重。
如果你和英国人共事,相互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和配合不可避免,那么发邮件时可要注意用词哦!开门见山稍有唐突,一定先有所铺垫。
即使上司对下级布置任务,他们也不会冷梆梆地直接陈述,而会使用“Would you mind doing……”、“Could you do me a favour……”、“It is nice if you could……”这类用词。
英国人向来为自身的幽默感而自豪。
不要以为他们彬彬有礼就同时内敛无趣,相反,他们的基因里还有一半爱热闹、爱搞笑、爱喝酒的外向型成分。
英国的变装派对文化由来已久,早在18世纪就开始以面具舞会的高雅形式流行于王室、上层社会。随着时间流逝和社会进步,如今英国的变装派对已经平民化、多元化了。这里为派对专供特殊制服、饰品的小店在路边随处可见,你可以在周末晚间变身为蜘蛛侠、猫女、巫师、海盗,与朋友们互相搞笑、取乐子。
酒是派对最好的朋友。在英国阴冷漫长的冬夜,英国人消遣的唯一场所就是——酒吧。尤其周五周六,伦敦街头的各色酒吧,从傍晚开始就排起了一长串的等待入场的队伍。
英国人的幽默大概也受了这里天气的浸染,带着一丝幽冷气息,人人都是“冷笑话”高手。他们擅长自嘲也不时用小伎俩捉弄一下别人。
不要认为英国人的幽默可以无所顾忌。
事实上,他们连幽默中都带着分寸,把握不当容易尴尬。比如一中一英两个人共事,经常互开玩笑气氛融洽,若中方因此疏忽了英方习惯的敬语、分寸、距离,愉快诙谐的气氛会被瞬间挑战——在这里,娱乐是有底线的。
攻守进退之间总是那么拿捏有度、讲究制衡,因此造就了他们看似矛盾徘徊、不走极端的个性特质。这个国家的外交风格也由此一脉相承,向外展示的开放姿态目前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语还休,欲拒还迎。
除了传统的13+入学途径,英国私校教育提供了多种准入方式,如夏校体验和16+入学,为中国家庭提供了更多选择。
2025/9/2 发表于6天前 英伦生活 147
在英国私立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宿舍文化不仅是学生生活的核心,更是培养独立人格、社交能力与集体荣誉感的重要载体。
2025/8/12 发表于27天前 英伦生活 272
英国私校留学生活调查:寄宿费用涨至70万/年,如何平衡学业与体验?
2025年英国顶尖寄宿私校年均费用达70万人民币(如伊顿、哈罗),但隐性支出(校服、马术课等)仍需额外预算。
2025/7/30 发表于40天前 英伦生活 338
留学不仅是学业的挑战,更是独立生活的考验。掌握安全常识,能帮助小留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海外生活,让远在国内的家长更加安心。
2025/7/2 发表于68天前 英伦生活 428
英国高中留学的总体费用预估在每年15万至30万元人民币之间,具体数额还需根据个人选择的学校、地区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
2025/6/6 发表于94天前 英伦生活 406